

2014第一屆技工標準化基礎課程---口腔跨學科咬合重建學習班
Vienna School of interdisciplinary Dentistry -The Slavicek Foundation
福科斯醫(yī)療集團
福科斯醫(yī)療集團
現(xiàn)代牙科學的目標是在尊重功能與美觀的前提下,致力于長期保留牙齒。咀嚼器官作為基本功能的意義已經(jīng)更多地被其他功能所補充,對語言、面部美觀或者姿勢行為方面是越來越重視了。如果想成功實現(xiàn)結果導向的牙合學理念,牙醫(yī)與技師在平等條件下的密切合作就是必要的前提條件。奧地利Vienna School of interdisciplinary Dentistry -The Slavicek Foundation與中國北京??扑贯t(yī)療集團共同舉辦第一屆口腔跨學科咬合重建牙合學技工班。理論課、操作課和最新實用技術課程分A,B,C,三個模塊,每個模塊5整天,每次都帶有操作訓練課程。
授課方式:
1.小班上課,提問式互動教學,以上內容分A,B,C模塊學習,每期均需要通過最終測試,以保證正確的臨床和技工操作;
2.全程中文翻譯;
3.配套對學員實際病例分析和操作指導課程。
全部費用:
1.三期一次性報名76000¥(包括借用課堂上使用的所有合架\材料\工具)。
2.凡因任何原因缺課者不提供補習名額,不授予Slavicek Foundation畢業(yè)證書。
3. 含茶歇、午餐、Party一次。
講課時間:Module A: July 9-13, 2014 (5天)
Module B: Oct 24-28, 2014(5天)
Module C: Jan 14-18, 2015 (5天)
目標人群:牙科技師和多學科牙科團隊成員
參加人數(shù):為了確保課程深度與質量,參加人數(shù)僅限15人。
牙合學證書:A,B,C三個模塊學習在通過最終測試后,參加人員將被授予VieSID證書“維也納多學科牙科學院Rudolf Slavicek教授方法與技術專家”。
報名電話:010-88612600 18611128452
聯(lián)系人:郭俊秀 guojunxiu@bjfic.com
Part I:講師介紹
技工大師團隊

1990年開始牙科技師生涯,2000年開設自己的牙科技工室,目前有16名員工。
參加了奧地利KremsKanube大學的多種牙科高級教育課程。
2004年開始培訓與教學工作,2008年成為VieSID的講師。

1999年開設了他自己的牙科技工室。
VieSID和其他機構牙科技師課程的講師。
Part II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介紹
顱頜面系統(tǒng)的功能性解剖與生理:
咀嚼器官的功能:
人類器官生理功能的重要角色(咀嚼、語言、美觀、磨牙)及它們對牙醫(yī)工作的影響。
顱頜面系統(tǒng)的結構:
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NMS),咬合關系,關節(jié),正常牙列、錯牙合、補-償機制、牙合平面、球面幾何學
- 結構:CMS,NMS,關節(jié)結構
- 功能:咀嚼、吞咽、語言、呼吸、姿勢、美觀、壓力管理
- 大腦:全身、CNS、心理
基本結構,生產(chǎn)序列的差異
- Arcon型 VS 非Arcon型
- 上牙合架系統(tǒng)
- “分裂”模型系統(tǒng)
- 不同系統(tǒng)的同步
- 不同牙合架的同步
- 校對與維護
- 切導系統(tǒng)
- 牙合平面測量設備
- CPM(髁突-位置-測量)
- CPV(髁突-位置變化-測量器)
印模的制取、正中記錄(適應技師需求)
- 制作模型:
- 模型、技工室準備
- 種釘
- 分裂模型的控制
- 介于牙科診所與牙科技工室之間的工作:
- 面弓:坐標系統(tǒng)
- 根據(jù)解剖鉸鏈軸把上頜模型上牙合架
- 根據(jù)精確定位的鉸鏈軸把上頜模型上牙合架
- 面弓系統(tǒng)(參考平面之間的差別)
- 咬合叉系統(tǒng)及其轉移
- 下頜模型上牙合架
曝光、燈光、閃光、鏡頭、輔助件
- 相機設置、推薦用的相機
- 相機操作實踐
功能導向病歷檔案記錄的各項要點總結
臨床功能分析:
患者主訴:
- 病史、牙科病史、疼痛病史
- 肌肉分析(觸診)
- 神經(jīng)系統(tǒng)評估(包括實踐練習)
使用Cadiax compact2系統(tǒng)與Cadiax diagnostic系統(tǒng)(含實操)
- 下頜牙合叉的個性化處理與安裝(托盤型牙合叉與輔助牙合叉)-技師的準備工作
- 髁突描記軌跡的演示
- 功能正常的髁突軌跡分析vs功能異常的髁突軌跡分析
在考慮后退運動模式的情況下患者關節(jié)窩在矢向與橫向的個性化設置。
牙合架上咬合關系的模擬與評估:
診斷性研磨
- 診斷蠟型
- 咬合治療
一個完整病例的功能性-順序性蠟型制作,包括每副模型的每種類型–ClassI、ClassII、ClassIII和反牙合的美觀蠟型的制作。
- 上下頜主動中央接觸點和上下頜被動中央接觸點的制作
- 根據(jù)生物機械原理測量與設置牙合平面
- 側方運動中非正中導向功能的蠟型的制作
- 前伸控制
- 美觀因素的考慮
- 功能控制
- 牙科技工室最終工作中新確定的咬合關系的補充
側位片軌跡分析
- 與器械性診斷的關系
- 患者頭骨結構的重要性
- 生物機械原理
- 髁突軌跡斜度的概念
- 牙合平面的角度
- 骨型、個性化標準、骨骼參數(shù)、牙齒的參數(shù)與功能性參數(shù)
- 補償機制
- 下頜面部高度的評估
患者病歷的展示與討論
總結與檢查:
以上內容分A,B,C三個模塊學習,每期均需要通過最終測試,以保證正確的臨床操作

Slavicek教授和他經(jīng)驗豐富的技師團隊專門為牙科技師設計了本次課程,并調整內容以適合技師的特殊需求。在功能導向的牙科診所里,許多的診斷和治療步驟要求牙科技工室做特殊的準備工作。本課程重點就是:把這些牙科技工室的重要的工作步驟規(guī)范化。
在3個模塊中,學員將會接受先進且專業(yè)的教育。技工課程的第一個主題是:對顱頜面系統(tǒng)與咀嚼系統(tǒng)的功能與功能性失調的講解;牙科技工室中技工如何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人工操作以及如何樹立技工的自信心。技師課程的第二個主題是:ClassI, ClassII, ClassIII咬合與反牙合的各種變異咬合關系的功能蠟型制作技術的完整講解。技師課程的第三個主題是:生物機械原理,同時還會以實踐導向的方式講述美觀問題。
VieSID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專為尋找維也納多學科牙科學院Slavicek教授的原理與學說的完整介紹的牙科技師設計的。

Part IV Slavicek教授多學科牙科學院的牙合學理念介紹
標準化的操作程序與理念將會保證從根源上及時識別和避免錯誤的產(chǎn)生。一方面,標準化的工作步驟將成為牙科技師團隊的重要工具,為日常專業(yè)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可對功能失調的咀嚼器官做出診斷,提供信息。
維也納牙學院的理念(牙合學理念)是以最大程度、最佳方式遵循人類咀嚼器官的個性化特征。這種個性化特征在治療的各個階段、在牙科技工室的實際工作之中都不得不考慮到。因此在每次診斷、每次治療之前,必須要做精細的標準化的功能分析。除了牙醫(yī)與技師良好的團隊合作外,還需要其他重要的合作伙伴組成多學科的團隊例如整形外科醫(yī)生、理療師、精神病醫(yī)生、正骨醫(yī)生、語言治療師、放射科醫(yī)生和其他方面的醫(yī)生。

顱頜功能異常通常表現(xiàn)出不同的癥狀和問題,這些癥狀和問題的范圍非常寬廣,并且都強烈影響著身體的其他部分。
維也納大學多學科牙科學院Rudolf Slavicek教授、醫(yī)生研究的多學科的方法,旨在綜合提高患者的健康狀況和生理狀況。